首页  “一主两翼”教学改革专题  正文

学习课程理念 实现三个转变

发布时间:2021-12-05         浏览次数:141

学习课程理念 实现三个转变

李现山

.变教案为学案,转变教师的备课方式

思想决定行为。要想转变教学行为,首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过于重视传授式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理念。在新课程实施中,应将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为此,学校提出导学自主·三步一课循环教学,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要求。

编制导学案是教师备课的集中表现。

(一)导学案的性质

学案,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教材、学情深入研究后,精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是教师备课成果的体现。导学案应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藉此并依托教材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学案导学的载体,一份好的学案,可使知识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差的学案只能加重学生负担,重蹈传统教育的覆辙。因而,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学案,确保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般说来,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原则

,即开导、引导、指导。学案作为导学的载体,主要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导是为了学生的学,为学生的学习搭桥铺路。

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既要有难度,又要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吻合,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

2.针对性及分层原则

导学的方式还与导学的对象有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学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实施分层诱导,即:对后进生宜创设低台阶、高密度的问题情境,层层递进以逐渐触及问题的实质;对中等生则应采取高台阶、跳跃式诱导;对优等生则应蜻蜓点水,仅点拨关键处。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和发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师教学的实际 高一学案分成AB级,A级是本部学生使用,B级是分校学生使用,两套学案中问题探究部分,教材基础知识部分是一致的,例题和习题要求有所不同。学案内容强调基础性,体现发展性。由于班级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在使用时,在习题的数量和难度要求上可以根据各班的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将部分难度较大的习题转化为选作。

3.系统性原则

学案的编写还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知识内容设计的学案要尽可能的建立一个感知——深化——运用(巩固)”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因此,学案编写采用整体分工,单元备课的方式进行。即将必修2的内容按单元分工,每人主备一个单元,一个单元自成系统。然后备课组讨论,交流确定最终的方案。学案中通过问题探究对教材知识的知识的剖析,通过典例分析展示知识应用、进行方法点拨,目标检测主要是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拓展提升。这样,才符合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学习规律,才能有效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单元总结学案,除了要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外,还应该尽可能的挖掘各课节或各章节之间的隐性知识,注重知识的迁移以及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书写导学案、设计问题探究的层次、范例点拨的层次和目标检测选题的基础和关键,即解决谁在学、如何学的问题;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因此,教师之间的合作非常必要。

(三)导学案的作用

导学案是自主学习的方案。学生按照导学案进行自学,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导学案是课堂交流的载体。课堂交流以学案为基础,交流学习,补充完善。

导学案是学后反思的工具。 课后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总结反思,提高认识,提高能力。

导学案是教师导学的依据。导学案是教师备课的成果,蕴含教师教学的思路,方法,是教师导学的文本体现。

(四)导学案的内容

每课时导学案的内容包括: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问题探究”、“典例分析”、“目标检测”、“总结反思”“作业布置”。

以学案为载体,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

二.变课堂为学堂,转变教师上课方式

 教师要准确把握导学自主·三步一课循环课堂模式的操作程序。

 第一步:课上教师导引着学。

每节课约后十分钟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完成本节课课堂检测。下发新学案(也可提前下发),进入下节课导引阶段。导引从三个方面进行:学习目标和要求,重点知识学习要点,主要学习方法,第一个导引明确学习要求,第二指明将要学习内容,这就是新知识导引。第三是学习方法的引导,也就是进行精到导学。

第二步:课下学生自主地学。

导学案是自主学习理念,改变学习方式的平台。自学的质量是保证三步一课有效实施的关键。以学案为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规划自我学习,体验学习过程,感受探究乐趣,归纳总结方法,自我检验应用。全体学生要依据学案独立、自主完成导学案。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第三步:课上师生、生生间互动着学。

课上互学,是落实合作学习理念的操作方法。进入上课状态后,教师或课代表分配分组展示活动任务,小组内讨论交流,分工合作,学生板书讨论的主要内容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全班不同组进行交流,师生交流,纠错、质疑,主要交流知识要点和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认知水平。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思路,实现教学相长。

德国教育家费诺切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提问”。因此,质疑,提问一定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之间质疑、提问、解答。

开展课堂讨论是将合作学习理念落到实处的重要的、有效的方式。上课开始,学生进入讨论交流阶段,教师巡视全班,检查自学情况,并提出要求:(1)小组内要互帮互学,开展交流;(2)组内释疑解难,组内同学交换问题,并进行解答;(3)收集问题,交流方法,确定主要展示人。展示人按事先分配的内容,展示小组和自主学习成果,回答其他人的质疑,如果遇到较难回答的问题,教师可以点拨、引导。学生表现突出的要给以鼓励。学生会的教师不讲,教师只对难点、重点加以强调,对重要结论、观点等敲定。然后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当堂达标训练,结束本节课。下发新学案,进入下一节课的导学环节。

  三步之间的关系是: 导学是前提,自学是关键,互学是核心。

.变听课为展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的实施,最难的是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新在何处?新在于学习观念。新课程的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反映学习的内在本质。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

新课程的倡导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指结合学科的特点,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学习强调化学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新课程的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是小组或团队。小组内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课堂展示为学生架设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平台。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导学自主教学目标是将观察权、思考权、发言权、动手权、总结权下放给学生,也就是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学习的责任交给学生,使学生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是自我经历,而不是教师给予;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

因此,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每个环节尽量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引导,点拨,解惑。把主角让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德国教育思想家斯普朗格曾经断言: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因此,新课程要改变课堂的呈现方式,将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呈现方式,改变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活动。教师是学生的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中首席。

由此可见,导学自主课堂教学的积极意义在于使学生变消极为积极。如果学生没有有效的自学,学生就会无法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要参与交流,就需要积极主动的自学。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由过去被动听课变为主动讲解、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同学的认同、教师的鼓励和赞赏,体验学习的快乐。

只有充分展示,才能有效互学。只有有效互学,才能落实合作学习。 通过学案自学,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掌握了课堂教学的结构和重点,并知晓自己存在的疑点。通过个体发言、同学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指导、点拨、解答学生的疑难、调控课堂氛围、对学生进行评价。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建全学习小组是课上充分互动的根本保证。通过建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学生合作交流,实现课内、课外的互动交流。

附:活动小组建立具体方案

1.每班分成六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兴趣、性格和性别合理搭配,使每一小组的成员学习成绩基本均衡,男女比例均衡,每组推选一名负责人。

2.各小组负责人平时负责本小组的化学自主学习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调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等。

3.负责人和课代表是班级内化学学习的小老师,辅助老师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课代表是本班化学自主学习总负责。小组负责人做好本组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管理,做好小组成员学习过程评定,加强师生沟通与交流。

4.各小组负责人,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可以轮流在课上向同学讲解交流练习,纠正作业中的错误,在课下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交流。

5.学习小组建立后,原则上成员不再变动,保持学习小组的相对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