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  正文

高中部集体备课活动纪实(十四)

发布时间:2021-12-03         浏览次数:252

高一年级通用技术教学组集体备课活动(一)

 

2011428上午,我校期中考试期间,在实验楼通用技术实践中心,我校承办了2011年新乡市中小学劳动技术、通用技术体质课说课大赛,同时也是全市劳动技术、通用技术课老师一次业务活动,也是我校高一年级通用技术教学组全体教师认真、务实地开展的集体备课活动。

河南师大附中王国军老师对说课进行了点评,这次全市说课活动,值得肯定的地方是:

首先,老师说课充满激情,富有活力,并且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其次,从教学设计理念来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也锻炼了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再次,从教学评价来看,更客观且有针对性。你回答的真棒你真聪明下次再努力等一些激励的话语。这些教学语言的使用都有助于教学的实施。

在说课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别教师对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不够,挖掘教材不深,不能结合学生学情进行有效性的备课。往往会导致学生被迫按照预设教学思路进行教学,缺少临场变阵的智慧。因而会出现重点不突出,就更谈不上难点的突破!

第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重知识,轻技能。在课堂上,只顾教师“表演”,不能适时启发与诱导,其结果是费力不讨好,收效甚微。

第三、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平铺直叙,学生没有合作交流的机会,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没有自主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机会,更没有探索的时间与空间……造成课堂效率低下,能力训练目标难以达成。

第四、从教学语言的角度看,技术语言不准确。课堂问题的设计有的含糊、深奥,让学生们无从答起,不明白答什么。

第五、少数青年教师板书缺乏总体布,随意性较强。

综上所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学习,反思。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在反思中完善教学。教师一定要通过集体备课、讨论、学习,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教学重点,难点,把一些疑惑释怀在备课前,不让“疑惑”走进课堂,同时也解决有问题不好意思问的面子问题,逐步形成互相探讨,求真务实的教学氛围。通过网络平台如QQ或其他方式开展有效校外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三人行必有我师”。希望同志们多进行教学反思和课题研究,共同创造劳动技术、通用技术课程美好的未来。

 

2010-2011学年高一下期中测试英语试卷分析

     54,高一年级外语教学组召开了期中考试分析会。会议由组长陈龙主持,通过对试卷的认真讨论和对考试成绩的综合分析,老师们形成了以下意见。

一、试卷与答题情况分析

1. 单项填空

本题共15道单选,满分15分。该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考生的英语水平:

1)基础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2)词组的搭配及习惯用法;3)对词义的正确理解。

考查语法,但不是脱离开上下文单独考查,而是与具体的语境相结合,不是考查某个单一的语法点,而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查热点汇总如下:

连词和固定句型 3457题);非谓语动词 32614题);短语辨析425712题);情态动词11题);名词性定语    1从句48,9,11,13题);情景对话115题)。

语法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单项填空中的比重比较大。学生多在2,6,7,10,15题失分。单选题得分率不高,说明学生的所学的知识还不能灵活运用,缺乏练习。

2.完形填空

共两篇,满分20分,每小题1分。完形填空题短文结构严谨,重点考查学生对语义、语境、语篇的深层次理解。A篇结合unit2的话题讲述了减肥和健康饮食。B篇是科普类结合unit4的话题讲恐龙灭绝与天气之间的关系。考生需要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全文角度去分析、归纳和猜测。该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该短文的理解程度和对试题的完成情况能充分反映出考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区分度较高的题。此次完形填空题的设空,仍以实词(即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词类)为主。

得分率低的题是17,21,27,28,34题。这些都是考查对完形填空的篇章内容理解的,并且要求答题的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英语语言习惯。这反映出学生的文化理解和语言习惯还有待提高,并且在学习语言是要注意逻辑思维的培养。

3.阅读理解

满分40分,每小题2分。阅读理解具有信息量大,题材与体裁广泛的特点,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与一体。共四篇阅读,其中最后一篇为高考新题型七选五。A篇是一个以第一人称讲述的故事,讲的是我在海关工作时遇到卓别林的故事。B 篇讲集邮的几种方式。C篇讲噪音也是一种污染。七选五则是一篇游记的节选,是阅读文章的内容。从选材内容可以看出注重说明类文章,逻辑性强。阅读理解重在考察深层理解能力,主旨、判断推理题,词义猜测题和推论题占的比重比较大,所以对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考验。但由于一些细节题题在原文中可以找到答案,所以得分并不是很难。

七选五是高考新题型,对阅读的篇章结构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在这个练习中失分较多,表现出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注重对文章框架的理解。这点要在学习中加强要求。

4.单词拼写和句型转换

满分10分。单词拼写每小题1分,句型转换每空0.5分。这两种练习不是高考题型,但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功,因此在其中试卷中出现这样的题型既能检验学生的基础是否扎实,又可以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重视基础。

单词拼写得分率较句型转换高,说明学生在使用语言时不能灵活转换,需要多加训练。

5.短文改错

满分10分,每小题1分。短文改错是百万英镑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并且要从篇章的角度找出错误,这就要学生答题思路清晰。

在这个大题中学生很难得高分,满分者更是寥寥无几。说明学生对错误不敏感,所学知识无法综合运用。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6.书面表达

满分25分。书面表达是一篇登月游记。这类体裁学生已经非常熟悉,并且unit4内容与此有关,对学生来说没有生疏的内容。话题又是开放式的,不需要学生逐句翻译。但要完整的表达,能补充必要的细节,文章连贯,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各种句式或连词,并不是非常容易。所以得分容易,但不容易得高分。

学生的错误多集中在不能准确的使用词汇,搭配错误;使用时词性混乱,运用从句时出现错误,或缺少连词,句子基本结构不清。

二、对教学的启示

1. 加强基本功训练,尤其是要加强单词记忆策略的培养。注重对单词的用法以及一些固定搭配的练习和考查。

2.加强学生在语境中对语篇和语义的领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及文章生层含义的理解,加强阅读策略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并且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3. 英语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上。学生只有熟练掌握语言基础知识,正确理解语篇意义,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4. 进一步加强改错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组句成篇的能力,从而提高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高二物理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155

备课组长:邵保亮 

组员:邵保亮 张保明 刘嫔 王发玉 王云飞

一.指导思想:

1、以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校工作计划为参考,继续推进高中新课改,落实素质教育,倡导“导学自主”的教改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能。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

1.内容:人教版物理选修系列34教材第12

2.重点:波的干涉、波的衍射以及学习方法指导

三.教学基本原则

1.创新与继承有机结合,

2.积极探索、稳妥推进,

3.质量保证,实事求是,通力合作

四.会议过程

一、           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学期主要教学内容为:选修3-4包括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电磁波和相对论简介,其中重点是前面三章。

2、学生分析:通过高一和高二上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高中物理知识的主要内容即力学和电学,同时学习物理的方法也基本掌握,但有些同学学习成绩较好,有些较差,出现两极分化;有些同学对该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           重点工作与措施

1、按照学校要求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在充分讨论重点、化解难点,设计好问题串的基础上,编写好每课的学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做好二次备课。

2、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制作好必要的课件。课堂上,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大计算能力和解题规范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           各老师踊跃发言,探讨第四节的内容:波的衍射和干涉

  

 邵保亮:波的衍射和波的干涉是波所特有的现象,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基础.但是学生往往感到这部分教材抽象、复杂,不易掌握.要教好这部分内容,做好实验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课堂上应突出实验中观察到的“特殊”现象:水波经过大孔后,可近似地看作是“直进”的,但边沿应该是模糊的,不会像刀切的那么齐——有衍射现象.正如太阳光从窗户射进来,粗略地看明暗界线是分明的,窗框的影子很整齐;但是仔细去观察影子的边缘时,就会看到模糊的,明暗界线不是像刀切一般地齐.还需要补充水波遇到大小障碍物时衍射的挂图,这样可跟最后的结论相对应——“障碍物或孔”两种情况.

 

张保明:教材内容是按照“观察现象,归纳特征而后得出结论”的顺序编写的.

如波的衍射:由现象提出什么叫波的衍射;进一步演示,突出孔和障碍物的大小,从而得出发生显著衍射现象的条件是什么,最后提一下“一切波都发生衍射”和“能量传到阴影区域”里去的实质。

    还有波的干涉:首先观察波的独立前进和叠加;然后观察实验,突出“波长相同”——“加强”、“减弱”——“互相间隔”;归纳结论:什么叫干涉,最后再次强调一下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

 

王发玉:对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要有准备并给妥当的回答,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概不予回答,也不能用普通物理内容来作补充.学生的疑问都得不到解答,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的。例如在教学中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差不多时才能发生衍射现象”?

    当然不是,课文说得很清楚,障碍物或孔的大小,关系到衍射现象是否明显,而不是决定衍射现象的能否发生.现象是否明显则是通过衍射部分(范围和强弱)跟直进部分对比表现出来的。

 

王云飞:对振动加强的点和振动减弱的点的理解是本节课的理解难点。振幅是振动质点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在波的干涉现象中,即使在振动最大处,质点振动中的位移,仍然是在作周期性变化的.振动减弱的点中,有的点振幅为零(节点),这样的点振动的位移才总是零.

 

刘嫔:波的干涉条件:同一类的两列波,频率(波长)相同,相位差恒定,当它们发生叠加时,会出现干涉现象,由于课本中只讨论一维的振动情况,所以教学中只强调“频率相同”的条件就可以了。更多的时间,应放在认识干涉与一般叠加相比的特殊之处上。

    “障碍物或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或者与波长相差不多”是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而不是产生衍射现象的条件。波遇到障碍物就会发生衍射,只是在上述的条件下可以明显观察到。

 

张保明、邵保亮老师总结: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劳动的主动性、创造性也集中体现在备课环节上。在“波的衍射和干涉”的教学中,应明确以现象(特征、产生的条件)为主,不要在理论上引伸,不要因为学生提出疑问而补充过多过深的内容.要找出本单元教学中要“落实”的具体内容,学生必须掌握哪些?哪些作为一般性的了解就行了.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结论中关键字句更要引起注意,如“明显”、“互相间隔”等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深入浅出、简明回答的,当然应当作答,对过于复杂的内容,可以明确告诉学生,中学里不作研究,或指点学生自己去读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