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第14期道德讲堂开讲:道德与智慧

发布时间:2014-05-28         浏览次数:98

 
 
    5月26日下午,以“道德与智慧”为主题的我校第14期道德讲堂开讲。本期道德讲堂由高一年级承办,特别邀请了河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河南省老子学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讲师团副团长闫合作老师担任主讲人,结合儒家经典,从求知学习、为人处世、提高修养、智慧生活等方面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传统道德的力量和文化经典中的智慧。新乡市传统文化协会的相关领导、我校党政领导和高一年级5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期道德讲堂由刘毅老师主持,他首先向与会师生简介了主讲人闫合作老师。闫合作老师是济源市职教中心教科所所长,济源市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王屋山道学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两次被《教育时报》评为教育年度人物。他长期从事经典文化研究,致力于以孔子的教学方法、《学记》的教学理论、老子的教育哲学、诸子的教育思想为借鉴,建构适应中国文化的中国式教育。闫老师曾以“孔子教学艺术的代言人”被评为2006年度“领跑中原课改的七张面孔”之一;以“向中华经典求教育智慧”入选“豫派教育2011年度管理智创人物榜”。杨宝刚书记颁发我校道德讲堂特邀讲师聘书后,闫老师正式开讲。
 
    闫老师的讲座以《道德与智慧》为题。他首先阐述了道德的意义:即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接着用生活中的例子诠释了道德的内涵以及怎样做才更道德;随后,闫老师与师生重读《论语十则》前五则,用另一种角度和方式解读了经典中蕴含的智慧。他告诉同学们:知与不知都是知,知“知”为“智”,而知“不知”为“慧”。人的差别就是“习”的差别,要想成功成才,就要向先贤孔子那样,学会智慧地“叩其两端”,做好学前“习”、学中“习”和学后“习”。具体而言,就是在学前,要做到“温故知新”,学习中要善于“举一反三”,学习后要注意“学以致用”。闫老师在娓娓道来中不时和台下的师生互动交流,热烈的掌声不时在讲堂响起。作为本学期最后一期道德讲堂,广大师生不仅沐浴了道德的光辉,更增长了智慧的才干,收获颇丰。
 
    一年来,我校已举行办了14期道德讲堂,“读经典、学文化、正品行、传道德”的观念已经逐步浸润校园,成为了广大师生的心声。道,源于教育;道,重在传承;道,贵在坚持。我们相信,作为我校深层德育的重要载体,道德讲堂一定能在广大师生的支持下越办越好,努力使每一位参与过活动的人,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