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主思考,独立探研(学科自习,20分钟左右)
教师根据备课组集体确定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自读、明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预学任务”,然后依据教材,按照《导学方案》的指引,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
2.质疑问难,合作互助(学科自习,15分钟左右)
在“自主思考,独立探研”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科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学习小组内的自探成果交流和个人疑难问题的互相质疑解答。
3.梳理探究,归纳总结(学科自习,5分钟左右)
在“质疑问难,合作互助”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科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学习小组内的学习成果总结和小组遗留难题归纳,并上交学科教师。
…………………………………………………………………………………
4.交流分享,合议再探(教学课堂,15分钟左右)
在教师和班级学科课代表的组织下,进行学习小组间的学习成果交流和问题展示,并在小组间开展问题的合议与探讨。
5.点拨解疑,导学提升(教学课堂,15分钟在左右)
教师课前根据学习小组上交的归纳总结,把握学生自学学情,进一步优化备课,在“交流分享,合议再探”的基础上,课上点拨解疑,导学提升,帮助学生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
6.当堂检测,反馈评价(教学课堂,10分钟左右)
教师运用“当堂检测”内容,检测学生目标达成情况,对检测情况作出评价校正,并对本节课小组表现作出评价。
新授课评价标准
学科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听课教师
教师根据备课组集体确定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自读、明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预学任务”,然后依据教材,按照《导学方案》的指引,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
2.质疑问难,合作互助(学科自习,15分钟左右)
在“自主思考,独立探研”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科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学习小组内的自探成果交流和个人疑难问题的互相质疑解答。
3.梳理探究,归纳总结(学科自习,5分钟左右)
在“质疑问难,合作互助”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科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学习小组内的学习成果总结和小组遗留难题归纳,并上交学科教师。
…………………………………………………………………………………
4.交流分享,合议再探(教学课堂,15分钟左右)
在教师和班级学科课代表的组织下,进行学习小组间的学习成果交流和问题展示,并在小组间开展问题的合议与探讨。
5.点拨解疑,导学提升(教学课堂,15分钟在左右)
教师课前根据学习小组上交的归纳总结,把握学生自学学情,进一步优化备课,在“交流分享,合议再探”的基础上,课上点拨解疑,导学提升,帮助学生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
6.当堂检测,反馈评价(教学课堂,10分钟左右)
教师运用“当堂检测”内容,检测学生目标达成情况,对检测情况作出评价校正,并对本节课小组表现作出评价。
新授课评价标准
学科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听课教师
项目 | 评价维度 | 分值 | 得分 |
课前自学 二次备课 | 1.能够依据目标和任务,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学案任务。 | 20 | |
2.组长收集自学中遗留和生成的问题,教师批、阅《导学案》,及时掌握学生自学成效。 | |||
3.分析梳理探究提纲,进行二次备课,在“共案”基础上形成“个案”(教案、课件)。 | |||
交流分享 合议再探 | 1.学生展示、评价分工合理,主动积极,勇于质疑,参与面大。 | 25 | |
2.教师分析、梳理交流信息,突出共性问题,随机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合议再探。 | |||
3.教师适当调控,适宜启发,适时激励,搭建师生交流的“立交桥”,做到气氛和谐,思维激荡,活而有序。 | |||
点拨解疑 导学提升 | 1.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启发点拨或精当讲解。 | 25 | |
2.依《课标》要求,对需要强调的重点、难点进行强化和敲定。 | |||
3.学生能对课堂内容进行自我归纳,融入知识系统。 | |||
4.教师教法多样,转换灵活,启发在愤悱之时,精讲在关键之处。 | |||
当堂检测 反馈评价 | 1.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当堂检测、反馈、评价。 | 20 | |
2.能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修正、拓展、补救。 | |||
3.拓展检测有效,促进目标达成。 | |||
教学技能 课堂机智 | 1.教学语言精练,富于启发性;教态端庄自然,富于亲和力;板书设计合理,富于逻辑性;媒体运用适切,发挥辅助功能。 | 10 | |
2.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和状况能够应对自如,收放有度,体现教师宽厚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机智。 | |||
总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