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是指帮助学生构建、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帮助学生了解中高考规律,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期中、期末以及初高三的总复习课型。
1.解读考纲,明确目标
教师依据规划方案,在导学案上明确复习的专题或范围,并向学生阐明中考或高考考纲要求,明确复习目标。
2.梳理知识,构建网络(课前自习,10分钟左右)
学生依据复习学案上设定的问题,自学、互学,填充知识网络树。
3.典型示例,点拨引导(课前自习,10分钟左右)
在复习学案上,教师向学生阐明本部分在中高考中考什么、怎么考,并精选中高考例题,自编变式例题,并给出详解,指引学生自主学习。
4.拓展训练,检测巩固(课前自习,20分钟左右)
教师根据复习目标、中高考要求,以及本部分的重难点和易错点,选编适当的训练题,要求学生独立自主,限时完成,巩固学生自学成果。
…………………………………………………………………………………
5.展示交流,互助深化(教学课堂,20分钟左右)
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科小组长组织,在学生个人纠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组内的问题探究与交流;(10分钟左右。)然后在班级学科课代表的组织下,进行学习小组间的问题展示与交流,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探研。(10分钟左右。)
6.反馈矫正,归纳总结(教学课堂,20分钟左右)
教师有针对性地分析点评学生答题情况,讲析题目设计的意图,并给出具体而明确的解答指导和答案示例,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出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评价标准
学科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听课教师
1.解读考纲,明确目标
教师依据规划方案,在导学案上明确复习的专题或范围,并向学生阐明中考或高考考纲要求,明确复习目标。
2.梳理知识,构建网络(课前自习,10分钟左右)
学生依据复习学案上设定的问题,自学、互学,填充知识网络树。
3.典型示例,点拨引导(课前自习,10分钟左右)
在复习学案上,教师向学生阐明本部分在中高考中考什么、怎么考,并精选中高考例题,自编变式例题,并给出详解,指引学生自主学习。
4.拓展训练,检测巩固(课前自习,20分钟左右)
教师根据复习目标、中高考要求,以及本部分的重难点和易错点,选编适当的训练题,要求学生独立自主,限时完成,巩固学生自学成果。
…………………………………………………………………………………
5.展示交流,互助深化(教学课堂,20分钟左右)
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科小组长组织,在学生个人纠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组内的问题探究与交流;(10分钟左右。)然后在班级学科课代表的组织下,进行学习小组间的问题展示与交流,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探研。(10分钟左右。)
6.反馈矫正,归纳总结(教学课堂,20分钟左右)
教师有针对性地分析点评学生答题情况,讲析题目设计的意图,并给出具体而明确的解答指导和答案示例,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出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评价标准
学科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听课教师
项目 | 评价维度 | 分值 | 得分 |
解读考纲 明确目标 | 1.明确本节的复习范围(单元、章节、专题……)。 | 20 | |
2.对新课复习,能够依据《课标》,简要明确复习要点和要求。 | |||
3.对中、高考复习,能够依据《考纲》,简要明确复习要点和要求。 | |||
梳理知识 构建网络 | 1.学生能在教师导向信息提示下,进行自查、自探、自结,构画知识网络,进行组内交流、互补。 | 25 | |
2.组织小组间有序展示、交流,教师能够及时点拨、修正、敲定。 | |||
典型示例 点拨引导 | 1.能够指导学习小组进行题型归类、方法归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交流、互补。 | 30 | |
2.教师出示典例(真题、变式)供学生练习、感悟,及时对题型和方法进行点拨,形成规律性结论。 | |||
拓展训练 检测巩固 | 训练题设计重点、难点、易错点兼顾,容量适宜,梯度合理,检测的信度和效度高。 | 25 | |
展示交流 互助深化 | 1.引导学生对巩固训练先行自纠、组内释疑。 | 40 | |
2.选取共性问题,组织小组间交流,促进深化提升。 | |||
反馈矫正 归纳总结 | 1.学生能对本节内容进行自结,融入自己的知识网络。 | 40 | |
2.教师能够在学生见解的基础上,给予补充、完善和敲定。 | |||
教学技能 课堂机智 | 1.教学语言精练,富于启发性;教态端庄自然,富于亲和力;板书设计合理,富于逻辑性;媒体运用适切,发挥辅助功能。 | 20 | |
2.对课堂生成的问题和学习秩序进行有效调控和正确导向。 | |||
总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