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生园地  健康教育  正文

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

发布时间:2021-12-03         浏览次数:121

一、肠道传染病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科学依据: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可使水受到污染。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可造成病原体扩散。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 
健康行为: 
(1)注意日常卫生,参见第一章基本健康行为“日常卫生”内容。 (2)预防肠道传染病九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2.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是肠道传染病的早期症状。 
科学依据:大多数传染病在发病早期传染性最强,识别肠道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但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防止疫情扩大。 
健康行为: 
(1)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的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2)出现群体肠道传染病现象,应在去医院的同时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保留残留食物。 二、呼吸道传染病 
1.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应保持个人手的清洁。 
科学依据: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手接触分泌物后,可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文具、门把手、钱币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2. 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传播。 
科学依据: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在呼吸、咳嗽、喷嚏时将带有细菌或病毒的呼吸道分泌物散布到空气中,易感的人随呼吸吸入或接触等方式感染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就会发病。 健康行为: 
(1)不随地吐痰。(2)咳嗽、打喷嚏没有纸巾、手帕或来不及时,建议用胳膊肘遮挡口鼻。(3)保持空气流通,参见第一章基本健康行为“日常卫生”内容。 
3.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可降低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的可能性。 
科学依据:积极锻炼身体,可增强体质,有效提高自身免疫系统的活力;规律的生活作息和均衡的膳食可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健康行为: 
(1)应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锻炼原则,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等。 
(2)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理压力,以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3)注意均衡饮食,适度增加营养,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等食物。(4)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二、肺结核病 
1. 肺结核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科学依据: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吸入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传播。  健康行为: 
(1)勤洗手、多通风、强身健体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 (2)咳嗽喷嚏掩口鼻、不随地吐痰可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2. 出现咳嗽、咯痰2周以上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科学依据:及时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是防止肺结核传播的最有效手段。 
国家为初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免费提供1次痰涂片(3份痰标本)和普通X光胸片检查;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国家统一方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的痰涂片检查(3或4次,每次2份痰标本)和治疗结束时的1次普通X光胸片检查(初、复治患者各提供1次免费)。 
健康行为: 
(1)出现咳嗽、咯痰2周以上的症状,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包括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和结核病定点医院等机构)就诊。(2)肺结核患者要坚持完成全程规范治疗,这是治愈肺结核、避免形成耐药的关键。任何治疗的改变应通过医生决定。 
五、艾滋病 
1.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避孕套)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科学依据: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安全套是用优质天然乳胶制成的圆筒状薄膜套,能避免直接接触性伴的体液,可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健康行为: 
(1)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避孕套)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2)妇女应主动使用女用安全套或要求对方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3)安全套不能重复使用,每次使用后应打结、丢弃。 
3.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 
科学依据: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可增加经血液感染艾滋病的机会。 健康行为:  (1)拒绝毒品。(2)不幸染上毒瘾的人,要尽早戒除毒瘾。(3)对于暂时无法戒除毒瘾的人,可采用美沙酮替代疗法和针具交换的方法。 4.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科学依据: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注射、针灸、拔牙、美容等进入人体的器械,都能传播艾滋病。 健康行为: 
(1)提倡无偿献血。(2)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3)使用一次性或自毁型注射器。如没有条件,注射器具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4)理发、美容、修脚等服务行业所用的刀、针和其它刺破或擦伤皮肤的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5. 怀疑或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应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治疗。 
科学依据: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有可能把艾滋病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在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情况下,约1/3的胎儿和婴儿会受到感染。 
健康行为: 
(1)孕妇在怀孕早期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应向医生咨询,充分了解艾滋病对胎、婴儿和自身的潜在危害,自愿选择是否继续怀孕。(2)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如果选择终止妊娠,应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寻求咨询和终止妊娠的服务。(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如果选择继续妊娠,应到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寻求免费预防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和婴儿检测服务。(4)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应进行婴儿喂养咨询,对所生婴儿实行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并在婴儿第12和第18个月进行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