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 共同成长

发布时间:2021-12-03         浏览次数:267

    2019年9月20日,金秋九月,桂花飘香,在这令人舒爽的日子里,由新乡市语文教研员刘萍萍老师组织的新乡市高中语文微型课观摩活动在河南师大附中举行。 获嘉县教研员冯丽霞老师、河南师大附中任志福老师作为新乡市的代表即将参加河南省优质课比赛,刘萍萍老师组织这次观摩活动一方面帮助选手打磨课以求更好的呈现,另一方面也使得观摩的其他老师学习经验。冯丽霞老师、任志福老师分别讲授了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和苏轼的《赤壁赋》。刘萍萍老师、新乡市一中陈艳芳老师和河南师大附中张军老师对此次微型课做了精彩的点评。附中语文组教师,辉县各中学语文教师,以及河南师范大学实习生也参加了此次观摩活动。
    冯丽霞老师从“刘和珍”的人物形象,以及鲁迅的情感表达方式两个方面讲授了《纪念刘和珍君》。刘萍萍老师对微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指正。她在过渡语、设问以及总结语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精彩的解说,提出课堂不应板块化,每个环节要做到环环相扣,整个课堂要呈现出行云流水的教学样态。同时环节的内容要紧扣学习目标的要求。刘萍萍老师认为在鲁迅的情感表达部分要加深解读,不能浮于表面。
    任志福老师以“水月”为主线讲授《赤壁赋》,从水月之景到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苏轼的人生情怀。张军老师提出就“水月”在道家思想系统中充当的角色,来挖掘“水月”的内涵,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深度。陈艳芳老师提出要明确区分《赤壁赋》中作者开始部分的“乐”和最后部分的“喜”之间的不同,提到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处理“主客问答”的在整个课堂上的突兀感,使课堂呈现更加完美。刘萍萍老师就上课的状态、环节设计、内线升华三个方面对《赤壁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刘萍萍老师指出,上课状态要积极,情感要饱满,要在合适的时间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欲以提高学生的的课堂参与度,不能生硬教学,评价的同时进行了一小段课堂展示,使参与活动的老师受益匪浅。环节设计部分刘萍萍老师提出微型课要浓缩,教学设计要清晰,环节名称要精致要有设计感。课堂内线升华部分肯定了任志福老师从“水月之景”到 “哲理之思”的逻辑性,同时也指出最后部分没有拔高没有上升到苏轼推崇的“达”的观念上面。
    参与活动的老师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此次听课评课活动给新乡市的语文教师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同时,教研活动合作、对话、专业探究的过程,使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得以加强,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