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提质增效,调研指导赋能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23 浏览次数:10

       9月18日下午,市政协副主席、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宋晔,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曹祖臣,以及红旗区、牧野区、高新区、经开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莅临我校开展教学调研。本次调研聚焦课堂教学实效,以“同课异构”为核心形式,现场观摩了两节高一语文课《百合花》。        

       董瑶和白斌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各具巧思、风格各异,为后续研讨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样本。         

     

       座谈会上,曹祖臣同志首先对授课教师的基本功、课前时间的有效利用及积极研讨、务实交流的评课状态给予充分肯定,并围绕下一步教学工作提出要求:一是筑牢教学生命线,以“微改革”推动“大变革”。学校需通过“三个一”活动持续发力,将“同课异构”作为提升常规课质量的重要抓手,以小举措撬动教学效能大提升。教有定规,教无定法,教师要以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心态参与教研活动,主动汲取他人教学亮点与经验,实现专业能力共同提升。二是深化备课精准度,以“学情”定“教法”。教师备课需深耕教材、精准研判学情,若备课深度不足、引导策略设计欠缺,易出现课堂启发不到位、问题设计缺乏梯度等情况,最终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对问题理解存在障碍。三是紧扣课标明方向,以“大观念”融“思政魂”。教学要对标课程标准,并树立大思政观念与整体课程观念,尤其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与育人价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强化价值引领,实现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四是抓牢板书主阵地,以“巧妙设计”提“课堂效果”。板书是呈现教学重难点的关键载体,教师需注重主板书与副板书的科学搭配,同时推动板书与电子白板的有效结合,让板书真正成为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支撑。五是推动同课异构联动,以“广借鉴”促“优打磨”。“同课异构”需实现市县联动,同时积极开展校内、校际间交流,并充分利用线上、其他学校的优秀课程案例,结合学情、教情打磨优质课堂,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会上,曹祖臣同志要求各县(市、区)及各学校要找准六个抓手求变量:一是节奏上“快不得,慢不得”。推进工作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消极等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以循序渐进的节奏稳步推进,同时也要保持主动作为。二是责任上“工作上肩,责任上肩”。以实现工作最大突破为核心目标,抓好每一节常规课,明确常规课质量是教学的最低要求,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最高标准。三是执行上“找准抓手,完善机制”。有教学改革的思路想法要及时转化为实际行动,避免停留在规划层面,同时健全工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能落地。四是创新上“抓技术创新求变动”。主动推动先进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以技术创新赋能教学实践,通过优化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等,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五是参与上“抓老师人人参与求突破”。要引导全体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与教研活动,以全员发力实现教育质量突破。六是保障上“抓一把手助力教研求变革”。要发挥学校一把手的引领与保障作用,主动统筹资源、搭建平台,为教研活动开展提供有力支持,确保教学改革走深走实。       

       校长李杰明在座谈会上提出,课堂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阵地,抓好课堂教学是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河南师大附中始终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教师对教材的深度研读,是打造优质课堂的根本前提与不二法则。学校推行的“全域成长课堂”模式,明确强调“预学是共学的基础”。尤其在当前“双休”政策与“双减”背景下,课堂提质增效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课堂教学的“前置延伸”与“后续拓展”,将教学效果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       

       党委书记张银付在座谈会上指出,曹局长近期深入一线听课40余节,以实际行动为各中学书记、校长作出了榜样,值得全体教育工作者学习。针对学校教学工作,他指出:一是要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工作,将其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二是课改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理念,扎实落实“预习—学习—复习”全环节,确保教学闭环高效运转;三是要聚焦教师队伍成长与课程质量提升,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在不同教学思路的碰撞中探索共性规律、找到最大公约数,推动教学水平整体进步。           

       河南师大附中副校长陈景任、市平原中学党总支书记刘志强及调研组同志围绕课程目标达成度、课堂互动有效性、大单元教学落地、教学重点突破、课堂生成引导、高考考点衔接等方面展开研讨。为后续教学工作开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此次调研为学校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也为区域教育教学协同发展搭建了交流平台